1982年,廣東潮州市楓溪鎮長美村,邱成孝湊夠了一萬塊本錢搭建了一個簡易作坊,買了兩張工具桌和幾臺設備,請好了師傅,準備開始“正規化”生產。
跟在他身邊的還有他的四個孩子。這便是創潮流的雛形。
1908年潮州府全景。相片來源:英國
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當年的小作坊已發展建立起多個日用瓷和衛生瓷生產基地,整體衛浴品牌“創潮流”更是順應時代,在變革和創新中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如今,邱成孝已至耄耋之年,兒孫滿堂,但他給我們的印象還是體壯如牛、思維敏捷,仍然承擔著一些標準工作量,有時候心血來潮列席一下會議,觀察、思考、為“創潮流”而努力。
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浪潮越來越猛。鄧小平第一次南巡的這一年,被稱為中國現代“公司元年”,一大批日后引領中國商業潮流的公司在這一年萌芽創立。
在這股浪潮下,邱成孝辭去建陶廠的“鐵飯碗”,自己下海創業。他選擇了的還是自己的老本行——陶瓷。
邱成孝與廚衛資訊潮州站站長吳國炫合影
改革開放后釋放的龐大市場為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行業再次帶來了絕好的發展機會,和中國經濟共同高速成長。作為百花齊放的潮州陶瓷企業,邱成孝帶領的創潮流,成為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自身代表性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初出茅廬 話陶瓷
1952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土改,以大多數農民受益的結局,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土地再分配。受益的農民也開始以極高的生產熱情,來積極回應新生政權。
不久之后的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邱成孝也在這一年開始進入當時的潮安陶器生產合作社工作。
1956年潮安各廠組織人員先后到全國各先進陶瓷產區學習,提出了“學唐山經驗,趕山東干勁”的口號。也由此把石灣潔具引入潮州。
1961年,廣東潮州,陶藝師在制作陶器。 老藝術家韓志光作品
邱成孝回憶,國內最先引進潔具的是唐山,之后從唐山引入到佛山石灣,再從石灣引進到潮州鳳塘鎮的大埕廠。
“一條龍窯就只有燒制幾種產品,一種是18寸的面盆,一種是20寸的面盆,分體式的坐便等這幾樣?!鼻癯尚⒄f道。
這時候潮州人已研究出 “龍窯平火保溫”的燒窯法,使陶瓷產品一級品率可以達到全月平均超80%的成績。
到了1958年,邱成孝所在的潮安建陶廠與另一廠合并為地方潮安工業陶廠,成為潮州陶瓷行業僅有三間大工廠的其中之一,工廠人數達到了1300多人。那一年,三大廠的生產規模達到了年產量5845.79萬只,產值732.85萬元。質量一級率達50%以上。
攀至高峰到熬過寒冬
1978年改革開放,政府逐步放寬國外資本進入中國市場,全國范圍內的陶瓷廠逐步走上引進之路,隨著佛山石灣潔具開始形成上規模的生產力,潮州潔具廠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頭來。
1980年,邱成孝所在的由原先的工業陶廠改名為潮州市粵東建筑陶瓷廠開始做潔具,揭開了潮州衛生陶瓷發展的篇章,這也為邱成孝進入衛生陶瓷行業奠定了基礎。
同年,建陶廠誕生了第一批衛生陶瓷產品,主要是蹲便器,卸彎管、踏板和便器身俗稱三件套,同時也生產坐便器、洗菜盆、肥皂碟等12規格的品種。
建陶廠全盛時期的十年中,全廠有職工800多人。而在廠里出現危機的時候,邱成孝不得不從技術工人轉崗跑起了銷售,為了把產品賣出去,邱成孝化身“金牌推銷員”到石灣等地推銷潔具。
年輕時候的邱成孝和現在的邱成孝
“按照生產來說,推銷也要懂。我從生產工人成長起來,對這些產品特性非常熟悉,陶瓷怎么燒制?坯體開裂什么原因?我在推銷的時候遇到過有客戶問這些是怎么來的。如果不懂,就沒有說服力了?!鼻癯尚⒄f。
大概也是這段經歷為如今規?;膭摮绷鞔蛳铝嘶A。
從八十年代初到之后的近十年間,鳳塘鎮后隴山,楓溪鎮長美村等幾個地方出現大量小規模的潔具陶瓷廠,大大小小廠家幾十家,主要以內銷為主。
也就在這期間,邱成孝為了解決家里四個勞動力出路,自己辭職辦廠,花了一萬多元搭建了 “配置齊全”的作坊,成為百花齊放的陶瓷廠中的一員。
這段改革之初的故事,充滿冒險,但也在改革越走越清晰的路上得到澄清和鼓勵。這些當時的陶瓷廠通過不斷的探索,艱苦的維持下來,也為后來潮州衛生陶瓷的蓬勃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看從今,一擔好山河,英雄造
空間狹小簡陋的小作坊開始運營之后,邱成孝也沒想到能發展成今天的上規?;a。
老人的眼神突然變得堅毅起來,他說:“能建立今天的規模,我自己非常努力,經常教育我的孩子們「我們是要解決勞力出路的,不是要做老板的」?!?br />
邱成孝帶著4個孩子,日夜加班,自己做生產。然而這樣的情況并未持續多久, 1986年,邱成孝在原三個生產隊的隊址花了兩萬九千多元購買了兩百多平方的土地和廠房。作坊搬過去之后沒多久,工人從幾個人擴大到二十多人。
事實上,這次的廠房也只是暫時安家之所。隨著業務蒸蒸日上,邱成孝不斷擴建,三大隊隊址的兩百多平方已經不夠生產。1992年,邱成孝一口氣向長美村購買了4000多平方農田,大手筆建工廠。為了省下關鍵費用用于日后廠子的發展,邱成孝選擇自己設計建造廠房,他親自買材料、購設備,自己畫圖設計,找來幾個朋友幫忙搭建。工廠正式投產之后,工人團隊已經發展到70多人,而等到1996年已經有了將近1000多人的工人團隊,當時僅該廠的年產值就可以達到300多萬元人民幣。
創潮流科技園·鳥瞰圖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在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將起到關鍵作用,衛生陶瓷行業從傳統粗放型向工業自動化發展。
“現在的行業發展速度是非??斓?,以前哪有這樣的發展速度。我以前也去過國外,看到他們用機械化生產,工人們開著小汽車上班,場面非常壯觀。機械手噴釉、注漿的速度也是非???。我們國家發展到現在,行業的工人也是開小車上班,廠里的生產也是采用機械化生產。沒想到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也是這么快。我去國外考察的時候,覺得人家外國的生產很先進,現在我們國家這樣的發展速度,以前是沒有想到的?!?br />
改革開放促成了生產率的“起飛”,開啟了40年的持續增長,并或多或少提高了陶瓷行業勞動者的工資水平。
“從我開始做潔具的時候,我就跟廠里的廠長說,以前小農經濟的時候,一人一個飯缽,現在做潔具就像以前的飯缽一樣,一家一戶要幾個。以后這個行業,潔具越來越先進,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銷路也越來越好?!碑斠幌蛞怨陋毢椭貜蜑樘卣鞯膫鹘y工作逐漸被互動、充滿吸引力和挑戰性的現代工作取代,離工業4.0也不遠了。
如今經過四代傳承的創潮流公司擁有近20萬平方米的制造基地,一條108米的進口隧道窯、四條梭式電腦窯,年產量可達300萬件。自建了大型倉庫,面積超2萬多平方米,可容納8-12萬件產品庫存,確保與供應鏈系統無縫對接。另建有制漿、制釉、紙箱包裝等配套車間,實現了對各生產環節的有效控制。
這些舉措都緊緊跟上了時代前進步伐。在OEM貼牌上,創潮流的實力和口碑一直被行業和消費者認可,長期與大型國際、國內一線衛浴品牌達成戰略合作,被業內譽為“中國陶瓷潔具的世界工廠”。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與改革開放相伴相行的一代人,喝改革的水,呼吸開放的空氣,邱成孝這代人最深刻地領受著這場民族偉大解放的洗禮與塑造。
潮州,南宋詩人李曾伯贊“潮人百世稱名州”。在潮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承載了邱成孝一生的熱血和奮斗。
飲水思源,邱成孝捐資20萬重修廣濟橋,100萬修建長美村邱氏宗祠,100萬修建中華邱氏宗祠……。邱成孝用社會責任使命感與創潮流共生長,塑造出“中國夢”的另一種典范。在這里,他和陶瓷一起成長,同時也一路見證了潮州“瓷都”的崛起。